• 宣传图
  • 宣传图
  • 宣传图
  • 宣传图
  • 宣传图
  • 宣传图
  • 音乐学院
研究生教育
招生简介
专业目录
考试大纲
相关公示
欧洲杯正规买球入口(中国)官方网站 > 研究生教育 > 相关公示 > 正文                           >返回首页
音乐学院硕士专业标准公示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4日 08:57发布人:

0451教育

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标准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河南理工大学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工作,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了大量师资,在教师教育方面有较深厚历史积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校先后举层次的数学、化学、英语和制图师资班以及政教班、政工班;2005年我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二级硕士点开始招生;2012年,教育经济与管理、音乐教育与管理二级硕士点开始招生。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我校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专职教学科研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和教育资源,主要培养从事基础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教育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良好生源和发展前景。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设有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思政、英语、音乐、美术)2个学科范围共5个学科方向,主要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需具备以下素质能力: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70人,导师5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近年来,获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48项,其他类型项目90余项;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CSSCI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在比较教育政策和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二、主要研究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当前可授予教育硕士学位的专业领域包括2个专业共5个领域,即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英语、音乐、美术)。

1.教育管理

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比较教育政策、校园安全管理、教育行政、教育财政等方面研究工作。在比较教育政策和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特色。

2.学科教学(思政)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学科前沿等进行系统研究,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等方面研究工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

3.学科教学(英语)

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英语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语料库建设、二语习得、语言测试等方面研究。在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

4.学科教学(音乐)

主要从事比较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法、音乐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钢琴教学等方面研究。在比较音乐教育、数字化钢琴教学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特色。

5.学科教学(美术)

主要从事美术教育技法、比较美术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研究。在美术教育技法、比较美术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

 

 

第二部分 授予硕士学位基本标准

一、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掌握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取得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及学分占总课程、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教育硕士生须熟练掌握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应通过选修、自修和听取讲座等方式,密切关注当代教育思潮、学科教育新进展、学科研究新进展、学习科学新进展和人文与科技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努力拓展和更新自己的基础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

2.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与各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等专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按专业知识谱系可分四类: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教育硕士生应努力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紧密结合专业需要和学科前沿的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训练,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位申请者应努力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按照规范的培养方案认真学好每一门专业课程,在兼顾通识、理论和方法等知识模块的同时,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体系。要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听取相关讲座、参加见习和实习等多种途径,主动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向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学科教学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知识水平,形成知识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二、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素质

1.学术道德

严格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严谨求实,自觉维护学术声誉,坚决反对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形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学术尊严和学位工作的严肃性。学生在学期间应树立良好学风,正直诚信、严谨自律,杜绝以下各种舞弊作伪行为:(1)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成绩;(2)在学位论文或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3)购买或由他人代写学位论文;(4)其他舞弊作伪等行为。

2.专业素质

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宽广的教育专业视野及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掌握基础教育改革最新进展,了解相关学科及专业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硕士阶段学习,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基础和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掌握教育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胜任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熟悉掌握一门外语。

3.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具有对教师职业的深刻认识,具有乐于从教和从教光荣的职业情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职业信念,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乐于奉献;具有积极探索、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承担教师责任与义务,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岗敬业、坚持创新的职业精神。

三、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获得的实践训练

从切实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出发,学位申请者应在熟悉基础教育历史及现状的前提下,接受与专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实践训练及案例教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生从事实践教学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可以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段实习等多种形式,通过顶岗教学、试讲、说课、助教、教学观摩、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活动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攻读学位过程中,教育硕士生应积极参与或配合案例教学及培养院校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训练,丰富教学经验;通过认真参与精心设计的核心实践和领悟教育实践过程的策略与技巧,切实提高教育专业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了解先进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对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要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特别是能及时获得专业新知识,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反思能力,能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适应本职工作需要。

2.应用知识的能力

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育实践,熟练应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及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能力。

3.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学实践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熟练掌握教学知识、教学技巧和信息技术,能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实践效果良好;应具备作为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所需的较强的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及组织管理能力,能胜任学生管理或学校管理工作。

4.其它能力

既要注重教育实践,也要注重对教育实践的研究,能够根据教育实践需要,从教育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专业学位论文。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的要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选题要立足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注重学以致用,紧密结合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应侧重综合运用教育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解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自身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措施策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确定好选题后,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前完成,特殊情况须经学校批准,最迟在答辩半年前完成。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重新申请选题,若还不能通过,则视情况按相关规定处理。

2.学位论文形式与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形式须符合学术规范,研究问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方法科学,观点明确,言之有据,文字表达顺畅,格式和形制符合文体要求,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所列文献充分适当,注释规范,论文总字数不少于2万字,应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认真撰写学位论文。

3.规范性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论述和推理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通顺准确;写作格式规范;引用材料的出处完整而准确。具体来说,主要包括:(1)论文格式规范,引用数据和引文标注出处;(2)核心学术概念界定明确,结构合理,表达准确;(3)对数据的处理方法使用得当;(4)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工作应予以说明。

正文字数在2万字以上。结构包括:

(1)封面:题目、作者、导师等信息。

(2)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3)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

(4)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5)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

(6)论文主体部分。

(7)参考文献至少50篇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一定比例的来源于权威专业刊物的最新文献,最近五年引用数量不低于1/3。

(8)必要的附录。

(9)致谢。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包括论文的核心观点,交代研究工作的局限,提出未来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论文中涉及数据分析的,应当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分析方法得当、分析结果可信。

3)行文格式

论文题名页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图分类号、密级、中外文论文题目、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申请学位、培养单位、论文提交时间等信息。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涉密论文密级按GB/T7156—2003标注。学位论文封面应包括题名页的主要信息,扉页的原创性声明、版权和使用授权书根据学校指定使用。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以第三人称语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字数为300~600字,外文摘要实词在300个左右。每篇论文应选取3~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正文根据需要划分为若干章、节,章、节划分为一二三级;章、节编号全部顶格排,编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字的间隙。文中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图的编号和名称置于图下方,表的编号和名称置于表上方。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遵照GB/T7714-2005,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必须统一。注释应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的方式编排,总量不宜过多。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GB/T7714-2005的规定执行。各篇文献先按文种集中,采用“外文在前,中文在后”原则排列,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同一作者再按出版年排列。附录作为主体部分的补充并不是必需的。附录编号、附录标题各占1行,置于附录条文之上居中位置。每一个附录通常应另起页,如有多个较短的附录,也可接排。

学位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复印纸双面打印;论文成品尺寸为:207×291mm(误差小于1 mm)。论文正文部分字体一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22磅。论文主体部分加页眉且页眉居中;偶数 页页眉为“河南理工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奇数页页眉为一级标题名称;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论文从中文摘要开始用罗马数字单独编连续码;主体部分、参考文献表、附录和结尾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学位论文的封面脊背上需 印有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和“河南理工大学”字样,字体大小根据脊背宽度确定。

4.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能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确保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水平,学位论文应在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指导小组由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合作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进行全程指导和把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所有当年申请论文答辩的研究生论文100%进行校外双盲评审。学位论文通过评审,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包括至少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及管理人员参加。

鼓励教育硕士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获得专业奖励等。

六、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1.外语

为了适应教育硕士专业发展需求,硕士生必须修习至少一种外语,并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第一外语(英语)为学位课,其成绩应不低于60分,其他学位课成绩应不低于75分。同时,其他非学位课成绩应不低于60分。

2.学术成果

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学生完成的科研成果以量化积分方式确定,应不低于1分,具体量化办法以《河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为准。

 

 

第三部分 编制单位和编撰成员

 

编写单位:应急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组长:谢东方

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同文    朱晓丽  吴晓涛  张富文   赵观石  武学超

 

 

 

 

1252公共管理

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标准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我校公共管理教育始于1991年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06年获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获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我校MPA教育为适应公共管理实践发展形势,满足公共管理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而设立,旨在为公共部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将所学理论用于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高层次、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我校MPA教育现有政府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土地制度与土地行政管理3个方向,其中,政府应急管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至今,已形成了一支以应急管理为主要方向的教学研究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兼职教师30人,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协同治理、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为政府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方法和路径支持。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政府应急管理

本方向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多学科交叉,为公共部门培养系统掌握应急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政府应急管理问题的专业人才。

2.社会治理

本方向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服务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社会治理专业人才。

3.土地制度与土地行政管理

本方向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保护耕地、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提高土地行政管理效能为宗旨,旨在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相关单位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第二部分 授予硕士学位基本标准

一、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应完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核心课程的学习,建立完整的公共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结构,掌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技术,能够交叉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领域问题。

2.专业知识

应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完成该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以熟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及研究方法,并完成一些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和陶冶情操的选修课。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由各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地域特点和办学条件,结合所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学科背景及其工作单位需求,经过充分论证后开设。一般地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的开设应与公共管理有关领域、具有共性的公共事务等密切相关。

公共管理硕士生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在完成有关系列课程后,应能掌握相关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应的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得到切实提高,为日后成为通才型的政策分析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素质

公共管理硕士生应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政治素质

在政治素质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忠于国家,忠于宪法,服务人民。

2.学术道德

在学术道德上,树立法治观念,坚守学术底线,严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坚决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等违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行为。

3.专业素质

具有从事公共管理理论或实践工作的专业精神、才智、涵养和创新意识;了解公共管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公共管理的最新理论;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它迁移到其他工作领域;注重对研究规范和方法的掌握;具有较强的公共管理能力,胜任公共部门相关岗位。

4.职业精神

在职业素质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吃苦耐劳,联系群众。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5.心理素质

在心理素质上,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要意志坚定,自信有度,能正确面对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具有宽广和包容的胸襟,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三、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获得的实践训练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训练是体现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重要方式。

应完成三个方面的实践训练:一是要参与相当课时的经过设计的案例教学课堂训练;二是要完成相关课程要求的课程实践训练;三是要在公共部门完成有专门实践导师指导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

1.案例教学训练

应完成相当课时数的案例教学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的训练,在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学习形式中,获得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真实“体验”,培养在面临矛盾、问题和困境时做出科学决策的思维方法,提升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践训练

在相关课程学习中,依据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与任课教师的要求,完成课程规定的约35%课时的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包括调研、考察等,并按要求提交课程实践训练成果。

3.公共管理实践

应完成3个月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实践是公共管理硕士生掌握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后,在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公共部门进行的实践训练。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果、提升工作技能。实践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参观、考察、参加课题研究等。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可以在原工作单位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不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须到公共部门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硕士生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后应提交符合相关要求的公共管理实践报告。

四、获本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树立持续学习的观念,形成持续提升的理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合理的学习习惯,在多元学习形式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理论知识,以满足工作实践需要。

2.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训练、课程实践训练、公共管理实践训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技能与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公共管理实践中,透过现象,发现公共管理问题的本质,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能力

根据岗位特点与职责要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公共管理实践中,能够正确、客观剖析问题,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对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认识清楚,具备公共管理岗位要求的技术与能力,能胜任公共管理实践工作。

4.其它能力

1)公共服务的能力。具有服务意识,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现代公共管理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

2)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3)创新能力。公共领域问题的复杂性和难以复制性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必须具备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具备新观点、新思维,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

4)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公共管理实践工作的复杂多变,要求公共管理者能够审时度势,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够制定预案;在面对复杂事件、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处变不惊,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的要求

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为了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论文选题中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细分化。选题的一般原则是要有实践意义或理论意义。

2.学位论文形式与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需要有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专家参与。

MPA学位论文的写作是MPA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MPA学位论文可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等,以应用型为主。MPA应用型学位论文包括四种类型:案例分析型论文、调研报告型论文、问题研究型论文、政策分析型论文,每一种论文内容可参照《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类型与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3.规范性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MPA学位论文应做到框架科学、结构合理、内容完整、逻辑通顺、论证充分、推理严密。正式提交的论文应包括以下9个部分:

①封面

②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授权使用声明

③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④目录

⑤正文(不少于2万字)

⑥附录

⑦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一定比例的来源于权威专业刊物的最新文献,最近五年引用数量不低于1/3

⑧致谢

⑨学术成果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结论应当是对论文的总结,应当阐明核心观点,论文研究的局限性或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设想与研究思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论文中所使用的数据要明确来源,要尽可能客观、准确,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适度挖掘,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得当,以支撑论文的核心观点。

3)行文格式

论文题名页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图分类号、密级、中外文论文题目、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申请学位、培养单位、论文提交时间等信息。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涉密论文密级按GB/T7156—2003标注。学位论文封面应包括题名页的主要信息,扉页的原创性声明、版权和使用授权书根据学校指定使用。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以第三人称语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字数为300600字,外文摘要实词在300个左右。每篇论文应选取3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正文根据需要划分为若干章、节,章、节划分为一二三级;章、节编号全部顶格排,编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字的间隙。文中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图的编号和名称置于图下方,表的编号和名称置于表上方。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遵照GB/T7714-2005,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必须统一。注释应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的方式编排,总量不宜过多。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GB/T7714-2005的规定执行。各篇文献先按文种集中,采用“外文在前,中文在后”的原则排列,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同一作者再按出版年排列。附录作为主体部分的补充,并不是必需的。附录编号、附录标题各占1行,置于附录条文之上居中位置。每一个附录通常应另起页,如果有多个较短的附录,也可接排。

学位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复印纸双面打印;论文成品尺寸为:207×291mm(误差小于1 mm)。论文正文部分字体一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22磅。论文主体部分加页眉且页眉居中;偶数页页眉为“河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奇数页页眉为一级标题名称;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论文从中文摘要开始用罗马数字单独编连续码;主体部分、参考文献表、附录和结尾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学位论文的封面脊背上需印有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和“河南理工大学”字样,字体大小根据脊背宽度确定。

4.质量要求

1)选题与综述:选题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现实问题,在职研究生的选题能够结合作者本人的管理实践,综合、全面地反映有关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2)论文能够体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分析能力:体现出作者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运用规范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通过调研,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材料详实,结构严谨,推理严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善于总结提炼。

3)论文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能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新现象、新问题,提出新命题、新观点;论文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为公共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与政策建议。

六、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1.外语

MPA的第一外语为英语,外语学位课成绩应不低于60分(其它学位课成绩不低于75分;非学位课成绩不低于60分)。

2.学术成果要求

硕士生完成的科研成果以量化积分的方式确定,应不低于1分,具体量化办法以《河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为准。

 

 

第三部分 编制单位和编撰成员

 

编写单位:应急管理学院

组长:谢东方

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李明秋 吴晓涛  陈文静 郭伶俐

 

Copyright@ 欧洲杯正规买球入口(中国)官方网站 |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 邮编:454000 院办电话:0391-3987171 焦ICP备:05066813号